我們知道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尿液排出體內多餘的鈣、草酸和尿酸等可能形成結石的物質。所以如果水分攝取不足,尿液的濃度會升高,使這些礦物質更容易在腎臟內結晶,進而逐漸形成腎結石。
但特別要注意的是,如果是一次性大量飲水,腎臟也會快速排出多餘水分,導致尿液雖然短暫稀釋,但隨後又回到濃縮狀態,也就無法有效預防結石。所以其中關鍵在於水分攝取的頻率與均衡程度,而不是只看喝水總量。
要讓喝下去的水真正保護腎臟,預防結石,請這樣喝
1.少量多次補充,小口慢喝
每日的飲水量可以按照體重
× 30c.c.計算,例如50公斤的人每天應喝至少1,500c.c.,如果運動量大、容易流汗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,建議提高到體重 × 40c.c.。
水分補充應該均勻分配,別等到口渴才狂喝,建議每30-60分鐘喝200-300c.c.(相當於半瓶超商的600c.c.瓶裝飲用水),讓腎臟持續代謝,不讓尿液過度濃縮。
2.不要等口渴才喝水,也不要一次猛灌
當你感到口渴時,身體其實已經缺水2-3小時,此時尿液濃縮,腎臟的負擔也變大。研究顯示,人體20分鐘內最多只能吸收約200c.c.的水分,如果一次性猛灌 500-1000c.c.,腎臟無法有效處理,多餘的水會被迅速代謝掉,根本無法進入細胞發揮作用,也無法真正稀釋尿液。
補水應該採取小口慢喝的方式,讓身體逐步吸收,而不是等到口渴才狂灌水。如果一整天都在外,建議隨身攜帶350c.c. 的小水瓶,提醒自己定時補充水分。
3.觀察排尿頻率,看看你水喝對了沒!
排尿次數是判斷水分攝取是否適量的關鍵指標。
正常情況下,成人每天應排尿4-7次,平均每2-3小時上一次廁所,表示腎臟的過濾功能正常,水分攝取適量。如果一天排尿少於4次,代表水分攝取不足,尿液過於濃縮,腎結石風險增加。
4.茶、咖啡、飲料不等於水,喝了還要額外補水!
平常喝的手搖飲、咖啡、茶等飲料不算是補充水分!這些飲品中的咖啡因與糖分會影響鈣的吸收,讓尿液中的鈣質濃度提高,間接增加腎結石的風險。
建議每喝一杯含咖啡因或高糖的飲品,可以再額外補充300c.c.的白開水(約半瓶超商一般瓶裝礦泉水的水量),以平衡水分流失,幫助腎臟代謝。
正確喝水不只是「喝夠」,而是「喝對」!養成均勻補水的習慣,才能真正預防腎結石,保護腎臟健康!